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为:
大连新闻报道国家两院十院士及专家学者纵论大连重工十三五发展
11月21日,集团公司在总部国际会议厅举行以“共谋国家风电发展大计,擘画重机行业创新之路”为主题的科技创新高端论坛,10余位两院院士和行业专家学者围绕国家风电和重机行业的创新发展为企业把脉会诊,疏解发展“瓶颈”,并为“国家风电传动及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揭牌。 参加此次论坛的有两院院士郭东明、程耿东、王众托、闻邦椿、唐任远、段正澄、王立鼎、顾国彪、蔡美峰、黄庆学等,东北财经大学校长夏春玉、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孙玉清,沈阳工业大学新能源学院院长姚兴佳、同济大学教授石来德等各领域、各学科“顶尖人物”。
更新日期:2017-11-30 08:37:12 浏览次数:4154
辽宁日报:敢与巨人试比高——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实现...
今年5月1日,中国和多米尼加共和国正式建交。紧随中多建交的脚步,大连重工·起重集团(以下简称“大连重工”)成功拿下多米尼加海娜港两台55吨岸桥生产合同,收获了两国建交后我国企业在多米尼加的首个外贸大单,留下了大连重工在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区的第一个印记。至此,大连重工产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已达90个。
05
2018-07
中国工业报:“绿”色产品中的艳丽“红花”
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到全国人大代表,这一角色的转变对眼前这位着装素雅、但不失女人味的女性来说,不比她破解一个复杂的尖端技术容易的多。在到省城集合、踏上进京开会路程的前一天,记者有幸抓住了百忙之中的她。一改往日开朗活泼的性格,眼前的孙元华显得有些深沉、内敛,“淡化荣誉,沉淀责任”是整个采访中她讲的最多的一句话。
09
2018-03
新华社讯:擦亮“天眼”传美名 院士“把脉”再出发—...
许多人或许还不知道,相当于“天眼”的“肌肉和神经”、使其得以灵活自如地观测深空的馈源索驱动系统,是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承制研发的。
15
2018-01
央广网报道大连重工研发“天眼”索驱动系统获“中国好...
近日,被誉为中国设计领域“奥斯卡”的2017“中国好设计”奖评选结果揭晓,大连重工研发承制的“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柔性并联索驱动系统技术及装备》,凭借卓越的设计理念和过硬的产品品质,拿下“中国好设计”金奖
30
2017-11
辽宁日报报道“半年60多台大型设备从大连重工码头出...
半年来,泉水基地码头尽显优势,大连重工研制的国内首台出口巴基斯坦“华龙一号”K2三代核环吊、国内首台宝钢双向2500t/h连续卸船机、国内首支曼恩12s90ME-C曲轴等60多台(套)大型设备,都是从这里整体滚装上船,发往国内外用户
03
2017-08
大连日报报道“大连重工泉水码头生产‘升温’”
气温不断攀高,大连重工的生产也在“升温”。在泉水基地码头,为国内外用户制造的大型翻车机、堆取料机、卸料车、盾构机、装卸船机等10多台大型散料和港机设备正在紧张垛装或调试中。
27
2017-06
辽宁日报、大连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大连重工开启与央...
大连华锐铁建重工昨日揭牌成立
23
2017-05
中国工业报刊登了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在大连重工·起重集...
日前,在焦裕禄同志离开前大连起重机器厂(现大连重工·起重集团)62周年之际,一座饱含着大连重工·起重人深情的“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在焦裕禄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大连重工减速机厂落成。
22
2017-03
辽宁日报、大连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大连重工成功研制...
3月17日,国内首台2500吨/小时双向连续卸船机在大连重工泉水基地码头成功滚装上船,将运往上海宝钢。
3月1日 中国工业报报道“大连重工推进调整改革创新...
2016年,manbetx万博体育登录(简称大连重工)在重机行业经营大幅度下滑,盈利状况恶化的严峻形势下,通过狠抓提质增效、市场拓展、科技创新、风险防控等重点工作任务,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企业经营规模和运行质量位居重机行业前列。